当前私车市场难以启动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目前政策面因素还对汽车业起着很大作用。汽车行业主管、地方政府,以及市政部门、环保部门、交管部门、海关等,把各种利好或减利的因素通过政策上行下达到生产厂或经销商,二者再把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车型、价格、各种优惠或限制,让消费者考虑选择。
以下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积极性:
——提高工薪阶层收入,通过新兴产业刺激就业,进而搞活市场。
——建立个人信用机制。贷款消费要想真正起到作用,个人信用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电子商务和个人支票应该在未来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收入证明单位开”的做法也应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个人信用机制的建立逐渐退出舞台。
——加快公务车改革,促使企业生产转型。每年轿车企业产量的60%都被单位买走,特别是1.8升高档轿车更是畅销。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公务车改革措施,企业面对的仍然是公车这块大市场,不可能下决心生产适合百姓的“大众车”。
此外,加快出台燃油税,汽车报废管理条例及相关措施,减少直至取消牌照和停车占地限制等等,也是盼望买车的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后顾之忧。
启动车市要引导消费者
汽车业内专家认为,消费者一定意义上讲是被动的,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鼓励。
首先是通过媒体宣传,鼓励国人用国车。韩国就有只用国产车的传统,这对于启动汽车市场,特别是促进一个国家的民族品牌发展非常有利。神龙公司总经理张世端也认为,倡导国人用国车是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此外,普及各种汽车方面的知识也很重要。消费者一方面是什么都抱怨,另一方面却不知道该买什么车,买了车又不会保养,大家都抢行占道然后怪道路太少。因此,要让消费者先懂得什么车好,什么车适合自身条件。再学会保养车、爱护车,进而认识到遵守规则对发挥汽车效能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可以减少抢购化油器车,持币待观,抢行占道等等幼稚消费行为,消费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反馈到经销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就不再杂乱无章了。